人工植牙手術即使已經非常普及,植牙的使用年限也很長,但如果術後沒好好照護,就算金屬的植體自身不會蛀蝕,包覆植體的牙肉和牙骨依舊會得病,促成「植周炎」的病狀,像牙周病的病狀一般,嚴重時會損壞已經增生的骨整合,最終甚至於一定拔除植牙植體。牙醫生提到,發生植周炎幾率為一成,可以算是影響人工植牙是不是成功的焦點之一,為了要防止發生植周炎,除了做好牙齒清潔之外,也務必知道與之有關的知識,接下來就隨本文一起來認識植周炎摟~
本文提供新北、台中、新北牙醫彙整,資料僅供參考,推薦多多比較且親自向牙醫諮詢。
導致植體周圍炎病發的歷程
有關於植牙植體周圍病症的演化,牙醫生表示能夠分兩個階段:在第一階段時叫做『植體周圍黏膜炎』,牙齦會因為牙齒囤積太多牙菌斑而發炎,狀況慘重的話還會有滲血、流膿抑或是口臭等等病狀,但是因為此時病狀發生在軟組織表面,仍然有很大的機率能夠痊癒;假設病人沒有積極治療而使得病狀轉壞,將會演變為第二階段『植周炎』,這時候病菌已經開始掏空和損壞植體骨質區,最後植牙植體難逃鬆動或掉落的命運,而且植周炎難以根治,就算做好療程也不易恢復到原本的模樣。
植牙後引發植體周圍炎的原因
牙醫生表示,引發植周炎的原因與牙周病十分相仿,都是由於無維持牙齒乾淨,細菌在植體和牙齦交接之處孳生引發發炎,牙結石跟牙菌斑因此向下蔓延,源源不絕侵蝕破壞骨整合,最終植體便會因為牙骨喪失、難以負擔而鬆脫掉落;或者某一些不良的嗜好譬如嗑檳榔、抽煙等,會破壞牙齦和牙齒、妨礙傷口痊癒,也為使得植周炎的原因之一。並且,倘若病人患上牙周病、骨質疏鬆症或者糖尿病,也會因為傷口難以癒合及牙骨質流失等原因,細菌因此侵犯植體周圍組織而導致植周炎。
治療植體周圍炎的方法
【1】手術型治療
手術型治療包括清除植牙表層的感染與植體周遭的清創,倘若植體區域已經被侵蝕,則會使用再生膜或是骨移植的方法,重新塑造病人的牙骨組織。但是假設植周炎的症狀過於慘重,已經難以藉由手術重造牙骨的話,牙醫生也會考慮直接拔掉植牙植體。
【2】非手術型治療
非手術型治療可分機械清創、殺菌治療、抗生素治療、雷射治療,通常來說是治療比較不慘重的植體周圍粘膜炎,不過即使已經演化成植周炎,牙醫生依然會建議先執行非手術型治療,如果沒辦法痊癒再選用手術型的方法來治療植周炎。
做完人工植牙後的兩大保養重點
起初必定要做好平時的清洗流程並且維持口腔乾淨。運用和清洗真牙的時候一樣的清洗方法就可以了,比方使用牙刷、牙膏、沖牙機等等。然後就是必須按時讓牙醫生執行臨床清潔,並且檢查牙根與骨頭痊癒的狀況是否達成本來期望的效用,也必須檢查有沒有咬合方面的困擾以及牙根骨頭是否變移。假使無抽菸又或是食用檳榔的習慣便能增長人工植牙的使用期限,因此推薦大概三個月至半年檢查一次就可。此外按時的檢查以及諮詢,推薦一定使原本執行人工植牙的牙醫生來檢查,才可以完成最優良的功效。
參考資料